Beauty的電腦小畫家畫作
2017年8月15日 星期二
蒼頭燕雀(學名Fringilla coelebs)
蒼頭燕雀
(學名
Fringilla coelebs
)是一種
燕雀屬
的小型
雀類
。
蒼頭燕雀身長約
14-16
厘米,各翼上有雙白道。
蒼頭燕雀的分布範圍為
歐洲
、北非至西亞。
蒼頭燕雀喜居於開闊林地,也常見於花園或田野間。
它們在樹杈上築窩,並用苔蘚或地衣鋪在
窩
的外面,
使其更為隱蔽。每次
孵化
約
6
個蛋。
該鳥種是
卡爾
·
林奈
本人命名的。
蒼頭燕雀在氣候比較溫和的地區不遷徙,
但是在冬季會避開比較寒冷的地區。
雌性蒼頭燕雀在冬季經常拋棄其雄性配偶獨自遷徙,
所以其拉丁語學名的第二個單詞「
coelebs
」的意思是「單身漢」。
該鳥種幼年時食
昆蟲
(與大多數雀類一樣),成年時食
種子
為生。
成年雄性一般能夠唱
2
到
3
種不同的鳥歌。
和很多其它鳥類一樣,其鳥歌具有地域性。
蒼頭燕雀以其美妙響亮的
歌聲
而出名。
2017年7月19日 星期三
台灣擬啄木(五色鳥)(學名:Megalaima nuchalis)
「五色鳥」在全球有超過
80
種,台灣僅有其中一個亞種,
就是大家習慣叫的五色鳥,因其羽毛有五種顏色而得名。
台灣的五色鳥從世界其它五色鳥中分離出來,
命名為「台灣擬啄木」,以彰顯它的獨特性。
並從台灣特有亞種改為台灣特有種,在台灣生態界的地位向上提升
。
李壽先研究五色鳥多年,利用
DNA
鑑定技術,
發現台灣原稱的五色鳥在遺傳基、羽色及外觀上,
都與國外其它地區的五色鳥有差異,
這項研究成果因刊登在世界公認的鳥類學術期刊而獲中華鳥會採用。
在成為「台灣擬啄木」後,它也改分類為鴷形目鬚鴷科下的鳥種,
並躋身為中華鳥會認定的台灣
17
個特有鳥種之列。
身長約
20
~
23
公分,喙基上黑色嘴鬚發達,身體多為翠綠色,
頭部大部份為藍色,額頭和喉部有黃色分布,
眼先和前頸有小部份紅色,眼部至耳羽上方則為黑色,
粗厚嘴部為黑色,腳鉛灰色。
叫聲單調而響亮,類似敲木魚「叩叩叩
……
」
[2]
,
又因其羽色多彩繽紛,而被稱作「花和尚」。
在繁殖時會啄樹洞為巢。
身上的顏色大致上可分為紅、藍、綠、黃、黑五種
五色鳥最特別的習性,就是會像啄木鳥一樣啄木,並且在樹洞裡面築巢。
2017年7月9日 星期日
栗頭麗椋鳥(Lamprotornis superbus )
栗頭麗椋鳥來自非洲,外表相當豔麗,是八哥的親戚,目前歸類為逸鳥。
逸鳥即自籠中逃脫的鳥,也有可能是人為放生,其種類五花八門。
栗頭麗椋鳥適應力很強,食性又廣,在野外形成逸鳥族群。
目名:雀形目
科名:椋鳥科
Sturnidae
屬名:
Lamprotornis
鳥名:
Lamprotornis superbus
栗頭麗椋鳥(
Lamprotornis superbus
)是一個成員的八哥系列鳥類。
通常可以被發現在東部非洲,包括埃塞俄比亞、索馬里、烏干達、
肯亞和坦桑尼亞。曾經被稱為
Spreo superbus
為
18
至
19
厘米(
7-7.5
英寸)長。覓食在地面上。
2017年7月3日 星期一
皇家鹟(Northern Royal Flycatcher)
皇家鶲在墨西哥、南美洲、中美洲的部分地区和哥伦比亚西北部以及委内瑞拉等地有发现。
它们的自然栖息地是亚热带或热带的低地森林。
头顶有一个可以竖起来的扇形羽冠,雄性为红色,雌性为黄色。
其上點綴若干藍色圓點,邊緣為藍色,壯觀華麗。
平時“扇子”是平躺在頭上的,並從腦後突出,興奮、受驚或求偶時才會打開。
腹部和背部均為褐色,尾巴為肉桂色,喉部白色,
爪子黃色,鳥嘴前端略帶勾型。
皇家鶲長度
16
公分左右,主要以飛行類昆蟲為食,例如蜻蜓、蝴蝶。
2017年6月28日 星期三
紫嘯鶇(ㄉㄨㄥ)(學名:Myophonus caeruleus)
鶲科嘯鶇屬的鳥類,主要棲息於多石的山溪或崎嶇岩石間。
為一種能發出哨聲的鶇科鳥類,最先生長於印度次大陸的喜馬拉雅山一帶,
然後逐漸擴展到東南亞。生長在台灣的稱為台灣紫嘯鶇。
牠之所以出名,是因為在黎明或黃昏時常會發出像人類口哨的巨大叫聲。
2017年6月21日 星期三
虎皮鹦鹉(学名:Melopsittacus undulatus)
虎皮鸚鵡是一種體形較小的
鸚鵡
,連同
尾羽
體長在
18
公分
左右,
人工飼養種的體形略大於野生種。原生種主要為黃綠色型。
頭羽和背羽一般呈黃色且有黑色條紋,毛色和條紋猶如虎皮一般,
所以稱為虎皮鸚鵡。
虎皮鸚鵡最早的顏色變異出現在
1850
年代,從此很多人熱衷於培育各種色型的品種。
目前人工培育出的主要色型有藍色、黃色、白色(白化種)等,
有的品種同時具備多種顏色。有些人工種的頭背部的黑斑暗淡甚至全無。
虎皮鸚鵡以各種植物的種子、漿果及植物的嫩芽、嫩葉為食,
到秋季飛到田間啄食穀物。
2017年6月13日 星期二
冠藍鴉(學名:Cyanocitta cristata)
冠藍鴉生活在多種不同類型的棲息地,它們偏愛包括
橡樹
和
山毛櫸
的混合林,
冠藍鴉從喙至尾體長
22
-
30
厘米
,頂冠明顯,可受它們心情的影響而升降。
雄鳥和雌鳥外形幾乎完全相同,只不過雄鳥體型稍大,它們的喙很強壯,
能咬開
堅果
和
橡子
,這樣就可以吃穀物和種子,
不過它們也覓食昆蟲,如
甲蟲
、
蚱蜢
和
毛蟲
。
冠藍鴉的藍色並不是由
色素
顯現,而是由於光在羽毛內部發生
干涉
而導致的結果,
如果藍色羽毛被碾碎的話,由於內部結構被破壞,藍色就消失了,
而是會顯現出羽毛本身由
黑色素
顯現出的棕褐色
[3]
。
由這種方式顯現出的顏色被稱為
結構色彩
。
較舊的文章
首頁
訂閱:
文章 (Atom)